篷布扣的加工方法及性能要求
目前,市場的阻燃纖維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傳統加工的阻燃纖維,如阻燃勁膠纖維、阻燃聚酯纖維(滌綸)、阻燃聚丙烯睛纖維(睛綸)、阻燃聚乙烯醇纖維(維綸)、阻燃聚丙烯纖維(丙綸)、阻燃聚酞胺纖維(錦綸)等;二是本身具備阻燃性質的纖維,如聚間苯二甲酞間苯二胺纖維(芳綸)、聚苯硫醚纖維(PPS)、聚酞亞胺纖維、酚醛纖維等。
篷布圈篷蓋布阻燃纖維的加工方法主要有共混法、共聚法和接枝改性法。共混法是在漿液或紡絲溶體中加入阻燃劑,從而合成阻燃纖維的方法,這種方法因生產品種多、加工簡單方便而被普遍使用。共聚法是在纖維聚合的過程中,把磷、硫等阻燃元素聚合到大分子鏈上,從而制備阻燃纖維的方法,此方法加工的產品阻燃 ,對纖維性能影響小,加工技術較為成熟。接枝改性法是用電子束或引發劑使纖維與阻燃單體發生接枝共聚,從而實現 阻燃改性的方法,這種方法既可用于纖維,也可用于織物,但因使用設備復雜、成本高而受到限制。
所謂篷布扣篷蓋布阻燃,不是指織物在接觸火源時不會燃燒,而是指經某些化學品處理后,織物遇到明火不易被點著或燃燒速率緩慢,離火后能立刻自熄,不再燃燒或陰燃。阻燃的基本原理主要有以下四點。
1、降低可燃氣體的含量
利用阻燃劑加熱影響反應過程,阻止交通用紡織品燃燒過程中可燃氣體的產生或降低可燃氣體的含量。例如,纖維素受熱時通過酸性物質催化生成水和不易燃燒的碳,取代可燃物,降低燃燒速率。還可以利用阻燃劑吸熱分解釋放出氮氣、二氧化碳等不燃性氣體,將可燃性氣體稀釋到燃燒以下,從而繼續燃燒。
2、控制自由基
有些阻燃劑可捕捉或消滅維持燃燒的自由基,從而達到阻燃目的。如利用自由基與器壁或塵粒接觸使其失去活性,從而燃燒;或者在含鹵阻燃劑與聚合物同時蒸發分解時,利用鹵素捕捉交通用篷布扣篷蓋布燃燒反應中的自由基,達到阻燃目的。
3、吸熱降溫
在有限時間內利用阻燃劑的脫水、分解、相變等反應,吸收燃燒釋放的熱量,使交通用篷布扣篷蓋布表面溫度降低,減慢熱分解的速度,阻止燃燒蔓延。
4、減小接觸面積
利用阻燃物質加熱時的熱降解,使交通用紡織品表面脫水炭化,形成隔膜或不燃氣體,減小其與氧氣的接觸面積;或利用阻燃劑加熱時的熔融收縮,減小接觸面積,使燃燒受阻。如利用硼酸加熱熔融在纖維表面生成玻璃狀阻燃膜,產生阻燃效應。
交通用篷布圈篷蓋布紡織品的性能要求
1、篷布圈篷蓋布阻燃性
阻燃性能是從角度出發對交通用紡織品提出的性能要求。GB8410-2006標準中規定了汽車內裝飾材料燃燒特性的合格標志為,不燃燒或可以燃燒但燃燒速度不大于100mm/min、火焰在60s內自行熄滅且燃燒長度不大于50mm。阻燃性高的紡織品可以 地降低火焰蔓延的速率,甚至可以減小燃燒的概率,從而為受災中的人員和財產提供多的轉移時間。